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每次动态都是我们前进的脚步

MORE +
scroll down

做强优势产业 强化基层治理 叫响文旅品牌——从三个切面看河南首个千亿县发展

发布日期:2025-04-18

发布者:


 

《河南日报》 (2025年04月14日 第 04 版)

  本报记者 王延辉 康亚飞

  诸多历史荣光加身的巩义市,在新发展阶段,又戴上了一个光环——河南首个“千亿县”。

  奋进新时代,巩义靠什么发展、凭什么跨越?答案就藏在其“工业立市”的硬实力、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的治理智慧,以及“诗与远方”交融的文旅新篇中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,强调要“推动兴业、强县、富民一体发展”。做强优势产业、强化基层治理、叫响文旅品牌,这三个切面,恰恰映射出巩义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与实践。

  切面一:巩义制造铸就全国之最

  回望历史,巩义一直有兴工从商之风。明清时期,富商河洛康家兴盛400多年;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,开社队办企业、发展乡镇企业先河;新时期,“巩义造”正铸就一个个“全国之最”……这片河洛交汇之地赓续着工业基因。

  4月13日,在河南中孚高精铝材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,一块块铝板带箔以每分钟近千米的速度轧制下线。全国每3个、全球每10个易拉罐盖中就有1个产自巩义。

  让优势产业更优、特色产业更特,“绿色”与“智造”是巩义铝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词。

  据河南中孚高精铝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永国介绍,近两年企业投入6亿元推动全产业链低碳转型,从炭素生产线全工序智能化控制,到光伏装机容量提升,再到电解槽智慧化改造,每一步都彰显了巩义铝产业的绿色转型之路。

  建链补链强链延链,在中孚实业、明泰铝业等200多家铝加工企业的支撑下,巩义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铝板带箔加工生产基地,铝产品远销世界各地,一条“千亿级产业链”正加速裂变。

  切面二:细“治”入微让幸福满格

  在巩义,“五微工作法”激活了基层治理新动能。

  走进货场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“五微工作法”的展板格外醒目。这个曾获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”称号的老旧社区,以“微党建、微机制、微网格、微积分、微治理”为抓手,将治理精度延伸到楼栋单元。

  探索“熟人网格”、用好“党建+网格+大数据”模式是该社区实现高效能治理的秘诀。党员分包居民,通过晨巡午议机制,小事当天解决,难事不出社区。去年,社区协调加装充电桩,打造生活百味集市,既解决了实际问题,又提升了居民幸福感。

  “治理不是管出来的,是共商共建出来的。”货场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彩玲说,社区下一步将谋划把治理细微之处的事项搬到线上,不断增强社区基层治理智能化、规范化、专业化功能。

  切面三:叫响“诗圣故里 河洛巩义”品牌

  黄河南岸、伊洛河东,双槐树遗址矗立在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的高台地上。

  这座面积达117万平方米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核心聚落,不仅拥有中国最早的瓮城雏形和宫殿建筑群,更以“北斗九星”陶罐阵列和家蚕牙雕艺术品,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。

  距双槐树遗址仅几公里的杜甫故里,则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历史文脉。景区不仅复原了杜甫少年时期的书斋生活,还开发了“研学课程+情景课堂”模式,通过互动戏剧、诗歌朗诵等活动,将唐诗的文学价值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IP。

  近年来,巩义市坚持颠覆性创意、沉浸式体验、年轻化消费,推动文旅业态升级,持续擦亮“诗圣故里 河洛巩义”文旅品牌。双槐树遗址正加快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,规划中的博物馆和研学基地将融合考古体验、数字化展示,深入挖掘黄河文化、河洛文化的内涵与价值,让游客亲手触摸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。

  从企业到社区,从遗址到景区,巩义的三个发展切面勾勒出一幅“山、水、产、城、人、文”共生共荣的图景。

(转自:河南日报)